Good luck with your space journey of the Wandering Earth. Good luck with the voyage of Chinese sci-fi films.
祝你在漫游地球的太空之旅中好运。 更祝福中国科幻电影发展顺利。
《流浪地球》里的这些硬核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共青团中央服务青年发展
微信平台
要说今年春节档最火的电影,
那非《流浪地球》莫属了,
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是爆爆爆!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日报道称,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大片——《流浪地球》于5日上映,外界对此寄予厚望,认为这将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同样,在电影业中,中国也是科幻片的后来者,这种局面即将发生改变。
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国内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这些影片包括,关于外星人袭击地球的《上海堡垒》和讲述一艘宇宙飞船在沙漠星球坠毁的《拓星者》。
独立影评人雷蒙德·周说,好莱坞已经为科幻片树立了技术标准,因此,观众的期望值非常高。
周说:“这如同科幻片元年的开启。”
当然还有无数知名人士,
以及专业电影人的极高评价: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詹姆斯·卡梅隆,好莱坞著名导演、编剧、监制,作品有《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终结者》《异形Ⅱ》等,奥斯卡奖最佳导演,金球奖最佳导演,被科幻迷们誉为“卡神”。
还有知乎豆瓣一水的好评+推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小编已经迫不及待想跟大家一起
盘一下这部电影啦~
《流浪地球》讲了一个脑洞十分大的故事,
未来的某天,太阳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
人类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
但是,这可比逃离北上广难多了,
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
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
(哦,也就是三体人的故乡)
然而,《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当然有着中国人的老传统。
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怎么能舍得丢下这生活了300多万年的“祖宅”地球呢?
走!咱们带着家一起走!连房子都一起搬走!
于是,中国人想出一办法,把地球上安装上上万个发动机。
把地球推走。
这就是行星发动机。
人类建造了1万个行星发动机,遍布世界各地。
建在金字塔旁。
建在大城市旁。
建在长城山巅。
这样就能把地球推离太阳系。
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很繁琐,总体需要这样五个步骤:
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调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
——来自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说
当这一万个行星发动机全部启动,地球就是如此壮观的景象。
但是人类为了这个计划,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让地球刹车,并推动地球前进,让板块变动,引发了滔天海啸和地震。
地球人口减半,只剩35亿人口……上海、北京陷入冰封。
而幸存的35亿人,被迫迁入地下城,因为地面已经低温将至零下84度了。
就在这种时刻,人类为了生存,艰难前行。
影片重点讲述了地球还没有飞出太阳系,飞近木星的时候,被木星引力吸引,面临即将撞击木星的危险时刻。
当人类首次如此近距离在地球上看到木星的时候,木星的那颗大红斑就如死神的眼睛一般注视着人类。
中国的科幻,一直都有着有别于欧美科幻的不同的文化内核。
我们看惯了“一人开挂,拯救人类”的欧美好莱坞科幻片,看腻了各种“不到最后一秒绝对不剪断炸弹电线”的俗套剧情,也看烦了各种“不,为了爱情,我可以不要一切”的男主救女主而把全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的恶俗情节。
而中国科幻的《流浪地球》带来了一股清流。
人们看完后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成功的结果,也不是所有失败的任务就彻底没戏了,更不是说拯救地球只是靠着谁的一腔热血和激情就可以办得到。
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
我们也看到一种一直期待的场景,全球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团结在一起。
虽然《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但是丝毫没有凸显出中国的地位,可以说作者甚至在弱化中国人的身份,把整个人类当做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撰写。
这就和一些好莱坞科幻很不一样了。
“天下大同”,是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的一个共识,也是最期待的努力方向。在中国人理解的未来世界,不应该是充满分歧和斗争的,而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这个,可能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很多影评人称赞这代表了“华语电影工业化程度的飞跃”。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是由一个个通宵加班的日子构成的。
从2015年开始筹备《流浪地球》,郭帆朋友圈里最高频出现的四个字就是——天又亮了。
光是剧本,郭帆和制片人兼编剧龚格尔前后就写了超过100万字;分镜师出差,他就临时补位画7个小时的分镜头。为了剧本、分镜头、后期制作没日没夜,基本放弃所有休假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他连续过了四年。
除了熬夜,《流浪地球》还拍哭了很多人。
年逾六十的吴孟达穿着六十多斤的宇航服吊威亚,第一天拍完,回到酒店就哭了。年轻、体力好的外国特约演员也一样哭。拍惯了动作戏的吴京形容这身特制的道具服是他的“噩梦”,“每次(衣服)架到身上的时候,我们就像吊在铁钩子上的半扇猪肉,根本动不了。”
吴孟达评价郭帆是“特别能坚持的疯子导演”,其实就是死磕。
即便是好莱坞拍摄UI,也大多用后期绿幕贴片的手段处理,但郭帆要求所有UI都是实景UI,就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灰尘、指纹这样的细节。
运载车里要装二十几个屏幕,到了空间站的场景要容纳100个屏幕以上。剧组条件有限,这些屏幕实际上都是手机、iPad或是台式机,要由不同的人进行无线操控。工作量惊人。
大部分导演组成员拍完电影之后都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杀青后做梦都是在现场喊“大力胶在哪儿”“机器组在哪儿”。
郭帆说:
每天、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坚持多做0.01%,10天就会变成0.1%,100天就会变成1%,而这1%的结果是多重效应的叠加,最终会产生质的变化。
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剧组曾发布过一系列《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辑短片,向我们呈现了《流浪地球》幕后的拍摄花絮。
3000张概念设计图。
8000张分镜头画稿。
10000件道具制作。
10000 延展平米实景搭建。
《流浪地球》的制作,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堪称前无古人。
而整个《流浪地球》的拍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难和险阻:
由于头盔内空气很少,年事已高的吴孟达一摘下头盔,就得立即吸氧。
需要吸氧的不仅是老人,还有饰演救援分队队长的正值壮年的硬汉李光洁。
吴京自述,身上的航天服重达60多斤。
而其他演员穿的道具服比吴京的太空服还要重。
李光洁坦言:
很多地方都很疼,那种疼痛是你无法忘掉的。
因为疼痛,李光洁还对导演开起了苦涩的玩笑。当导演说在讲戏的时候说:
就因为它很沉,要那个痛苦的(感觉)。
李光洁苦笑着说:
这不用演出来,痛苦是最不用演的。
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来说,《流浪地球》所要面对的拍摄难度,同样前无古人,而他们付出了那么多汗水和努力,最终换来的可能是颗粒无收的结局。
3.2亿的拍摄成本,对于动辄投资十几亿美金的好莱坞大片来说并不算高。
但是对于国内科幻电影来说,3.2亿的拍摄成本就是近乎天价的存在,导演和吴京为此不惜投资数千万元。
无论是制片人,还是导演或是演员,他们心里很清楚,那么多辛苦的付出和天价的投入,最终换来的,很有可能是票房惨败、口碑扑街。
从小说《流浪地球》的版权被收购开始,业界对电影《流浪地球》基本都持有悲观的态度。
尤其是当《三体》电影几乎流产之后,无论是科幻影迷还是刘慈欣的书粉,都对《流浪地球》一片唱衰。
就连《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对自己所执导的这部电影都没有太大的信心。
他曾说:
我们很可能就是前浪,结局就是死在沙滩上。
虽千万人而吾往矣,此之谓也。
他们做好了极有可能失败的准备,然后不惜一切代价放手一搏。
而他们之所以甘冒此险,都是出于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执着与热爱。
对中国科幻电影来说,《流浪地球》可能前无古人,但一定不会后无来者。无论这股前浪是披荆斩棘还是死在沙滩,都一定有后浪随波而来。
如今,科幻元年开启,火种已经点燃,希望已然种下。
就像郭帆导演在《流浪地球》科幻专辑短片的末尾说得那样:
支撑着我们一路走来的信念
是我们相信科幻电影的意义
束缚我们的从来不是地心引力
而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挣脱束缚
飞向未来
希望我们的电影可以在观众的心中
特别是孩子们的心中
种下一颗勇于想象
相信科学的种子
影片的最后,
这句话让所有人泪奔:
不论人类历史导向何处,
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这何尝不是郭帆导演创作时的信念呢?
素材来源:青春山东
苏州高新区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冠名赞助单位
延伸阅读
执行主编:李仁泽
策划:温朝阳|编辑:杜鹏菲
投稿邮箱:zgqncyxd@126.com
宽度
揭示世界上千奇百怪现
象
深度
透视全社会青年关心话题
热度
聚焦国内外热点新闻事件
温度
报道共青团服务青年举措
高度
学习党中央重要政策解读
共青团中央出品
建功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创青春”公众号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